必威 / 研究生培养 /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锐意进取,超越自我——必威召开电子信息23级研究生见面会

       2023年9月22日16:00,在书新四号楼必威举办了2023级电子信息研究生导师见面会。必威院长杨涛、副院长杨博雄以及孙立民、周密、付胜、周波、赵福军、杨明、丁学用、赵福军、李海军、郭大波教授和2023级电子信息专业的全体研究生参会,会议由必威院长杨涛教授主持。           见面会以杨涛院长的精彩发言开场。首先,杨涛院长代表电子信息全体教师向23级全体研究生新生的到来表示真挚欢迎。今年我院共招收16位硕士研究生,杨涛院长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我院清新、自如、平等、友好的学术环境中锻炼学术才能,实现人生理想。本次见面会聚焦于研究生人才培养,启发同学们要基于自身学科基础和个人兴趣发现研究点,从寻找理论资源、发现理论困难、明确理论问题、做出理论论证这四个方面开展学术研究。勉励同学们要快速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状态,从问题意识出发,夯实理论基础,掌握研究方法,同时提醒同学们在具体的论文写作中要学会把握两个关键点,即“研究问题为什么能做、值得做”和“为什么‘你’可以做”。       随后进行的导师自我介绍环节,各位研究生导师的研究范围涵盖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控制工程等多个领域,研究成果丰硕,为新生择师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杨涛教授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周波教授邀请对计算机视觉感兴趣的同学与其共同探讨。杨明教授介绍了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及算法研究领域。周密教授聚焦于变分不等式、不动点理论、凸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物理层安全理论等领域研究。郭大波教授长期从事电子信息类教学和科研工作,希望能与大家在三年里共同进步。孙立民教授的研究聚焦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及信息系统应用开发。付胜教授则在智能状态监测与控制、信号处理技术和故障诊断理论、方法的研究与技术开发,长期从事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丁学用教授研究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高功率微波源)。赵福军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杨博雄教授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计算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李海军教授的研究涉及教育信息化、软件研发、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等。               导师们对新入学的23级研究生提出殷切企盼。电子信息专业的教授们向新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大家在未来学好、生活好,在我院度过愉快的三年,拥有美好的研究生生活。希望大家用心学、好好做,不要给青春教授们提出研究生要有时间意识和任务管理意识,希望大家用心学、好好做,不要给青春留遗憾。郭大波教授希望大家健康快乐顺利毕业,度过充实的研究生三年。杨明教授表示电子信息专硕点的老师是同学们共同的导师,鼓励同学们积极提问、广泛交流,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周波教授欢迎同学们积极同他交流联系,助力同学们成长。     最后,与会师生开展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就学术研究中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风道德建设、学术论文写作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研究生导师见面会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拉近了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2023级研究生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环境,更好地开展线下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信息安全为人民,信息安全靠人民---三亚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揭牌暨我院与三亚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研究生工作站签约仪式圆满举行

       三亚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揭牌暨我院与三亚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研究生工作站签约仪式于 2023 年 9 月 15 日下午 2 点 30 在悦信明日大酒店 5 楼多功能厅举行。此次活动由三亚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主办,邀请了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出席,我院温春阳校长、杨博雄院长、杨明教授、孙立民教授和江荣旺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据悉,三亚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是经中共三亚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三亚市民政局核准注册的非营利社会团体,由网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使用单位、信息网络重点保护单位和科研教育部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企业、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组成。该协会旨在协助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宣传普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律、法规和政策,组织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培训、学术论坛等活动。      此次揭牌仪式和签约仪式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三亚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正式开启了新的篇章。协会将以其强大的组织力量和专业的服务能力,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方面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研究生工作站的签约也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我院与三亚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联手搭建研究生工作站,旨在为三亚及周边地区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促进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实践应用。工作站将提供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实践课程和职业指导等服务,帮助研究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要求。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三亚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会的成立和研究生工作站的落成将为三亚市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带来积极影响,推动信息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相信在各位嘉宾和观众的见证下,此次活动将成为三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步伐。

电子信息专硕点召开研究生培养讨论会

    2023年5月6日下午,工学部电子信息专硕点在书新四号楼我院会议室召开研究生培养讨论会。会议由工学部杨主任主持,部分硕士生导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电子信息专硕点召开研究生培养讨论会         会议上,杨主任围绕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做了总体部署。经过和硕士生导师的交流探讨,合理地制订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系统规范的校企培养方案。杨主任希望要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定位、改革培养机制,夯实办学基础提供必要的参考,全面促进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与会人员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课程设置、专业能力培养、双导师制落实以及产学研基地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为深化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杨主任在此次会议中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研究生的培养要着重体现应用性原则,体现职业导向;第二,培养方案中要重视实践环节,使之具体体现在培养过程、课程设置以及质量考核等各个环节中;第三,研究生培养要围绕吉利汽车开发进行,探索新方向,充分利用吉利集团的科研平台;第四,硕士点要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并强调研究生导师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我院电子信息专业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科研平台

1.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        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是首个民办高校自筹建设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是我院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产业协同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是我院发展三亚大学、构建学术共同体、打造“5+X”学科发展生态的重要支撑。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已经纳入海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并成为海南省教育与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总共分四期进行,2019年9月超算一期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集群峰值计算能力达300万亿次/秒(双精度浮点),目前正进行超算二期建设。以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为平台,建设了陈国良和容淳铭两个省级院士工作站,获批海南省发改委工程中心一个。与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中科院深海所、遥感所、南繁研究院、吉利集团、崖州湾科技城等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联系,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以及海南省各级科研项目与企业联合攻关项目,成为加快海南省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的孵化器、推进器和发动机。        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智慧城市建设、科学计算和产业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应用主要支持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为云服务支撑环境、城市网络安全、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高性能地理技术与城市仿真等提供支持服务。科学计算应用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应用服务平台和生物医药应用服务平台。材料科学应用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材料科学方向的计算模拟服务。产业创新应用主要致力于推动影视动漫制作、城市三维建模、制造业信息化等,为用户提供完整的高性能集群渲染、工业仿真环境等。平台部署有Ansys等工程计算软件,为复杂系统的高可靠性仿真提供强力保障。        目前,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已经完成两期建设,这个集群配套有66 片通用双路CPU 计算节点,22 片高主频计算节点,3 台GPU计算节点和 3 台四路 CPU 胖计算节点和280块GPU集群。计算节点间采用 100Gb/s 高速无堵塞 Infiniband 网络互联。超算系统峰值计算能力为 450TFLOPS(双精度浮点),高性能GPU集群峰值计算能力达8120 TFLOPS(单精度浮点),同时对外提供云桌面服务,可以满足三维建模与渲染等高算力需求的高效计算服务。 2.我院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仿真平台        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应加强与具备先进制造经验的企业合作,共同探索特色化育人道路,持续为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我院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仿真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工业制造前沿技术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深度融合,推进了我院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建成全国“工业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完善我院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海南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质量。 以我院工业互联网为产业学院建设为基础,以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国家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为目标,在学校建设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为学校提供日常教学、实训、互动交流的服务。 3.我院陈国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我院“陈国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成立于2018年4月17日,时值海南省建设3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4.13”讲话,对标海南省信息产业短板和关于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产业规划而组建。2019年2月,陈国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被海南省科技厅认定为海南省院士工作站,2020年7月转为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陈国良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和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我院以陈国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为依托,以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人才培养、知识与技术转化动能领域工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基础理论、应用平台和高级人才储备。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是政府推动,以企事业单位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依托省内研发机构,联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在海南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陈国良院士及团队的悉心指导下,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了海南省首个民办高校自筹自建的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在院士团队带领下,科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研究人员已经达到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5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14名,其中拔尖人才1名,领军人才1名。        基于陈国良院士工作站,我院开展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复杂科学计算、空天地海信息处理、实景三维高效建模、智慧农业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超算中心的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管理能力为海南省以及大湾区各行各业提供算力支持,为智慧海南建设提供基础信息平台,解决了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海南省自贸港建设培养高端人才。        陈国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与海南省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与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中科院深海所等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并取得了关键性技术突破。为海南省自贸港建设积极献言献策,联合三亚市崖州科技城共同开展超算应用研究,为海南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大量贡献。 4.我院容淳铭院士工作站        我院容淳铭院士工作站成立于2019年5月18日,2019年12月,容淳铭院士工作站被海南省科技厅认定为海南省院士工作站。容淳铭院士工作站主要致力于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研究,通过容淳铭院士工作站开展了自贸港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        容淳铭院士是挪威工程院院士、欧洲ICT标准顾问,挪威斯塔万格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国际知名的云计算及区块链专家,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2019年获得大数据科技传播奖领军人奖。主要从事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以及软件定义网络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基于区块链、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手段,设计数据分层管理与协同计算方案,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核心技术模块。        容淳铭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4名,全部为博士研究生/博士。我院配套团队成员19名,具有博士学位4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6人,获得海南省高层次人才6名,其中领军人才1名,拔尖人才1名,其他类4名。 5.我院软件基因代码安全分析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我院软件基因代码安全分析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是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通过的省级工程中心。        软件基因代码安全分析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以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国家战略为统揽,以推动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为路径,以深化“软件基因”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安全集成应用为重点,以建设“全球恶意代码软件基因分析应用数据库”信息安全专业领域关键基础设施为抓手,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等形式,开展软件供应链安全威胁检测、APT有组织网络攻击分析、信息安全精准态势感知、网络威胁人工智能监测预警等代码安全分析与应用研究,选取教育、电力、金融、交通等行业形成信息安全“产、学、研”应用示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海南信息安全基地产业布局,把中心建成挺立海南前沿服务“一带一路”信息安全的桥头堡,为海南网信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人工智能方向

"人工智能"是国家电子信息专业工程硕士学位人才培养中新增设的一个前沿热点研究方向,具有人才培养起点高、技术应用性强、就业前景广阔等特点。我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人工智能方向立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利用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平台等科研与教学平台,面向城市治理、工业制造、金融科技、旅游管理、卫星遥感、深海探测、南繁种业等陆海空应用领域,培养掌握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海洋、智慧水利、智能地球探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条更高层次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学业提升通道。 1.培养目标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工智能方向主动适应新科技与产业革命发展趋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智能化发展转型的需求,面向原始创新、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实际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基础前沿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交叉创新应用的能力,培养能够满足人工智能领域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培养内容       针对海南区域特点与自贸港发展规划要求,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文件关于"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深度融合以产业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为导向,拓展核心技术和创新方法,结合本专硕点的研究特色与平台优势,形成以下培养内容。 (1)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       面向遥感信息处理、医学图像诊断、实景三维建模、机器人开发、科学可视化等应用领域,研究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式识别、自动控制、自主导航、图像理解、摄影测量、高性能计算等内容,为"空天陆海"一体化产业发展提供应用支持。 (2)知识理解和社会计算       面向内容分析和理解需求,研究网络多媒体内容的高效获取、知识理解与分析,应用于地区网络舆情分析与监测等领域,为地区网络空间内容的智能分析和应用提供支撑。 (3)行业大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       针对区域产业发展中有关深海、南繁、遥感、康养、金融、制造、教育、城市治理等行业涉及的数据建模、智能感知、智能预测、系统开发,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重点开展绿色计算、数据治理、领域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问题的研究。 (4)智能制造与工业仿真       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工厂等新型智能应用场景,开展云计算、边缘计算相关的理论、算法和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构建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平台,实现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在自动驾驶、VR/AR/MR/XR等新兴产业的部署和落地。 2.学科研究基础       本方向以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研究成果为基础,以高性能(超算)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为科研平台,在工业智能制造、社会语义分析、自动驾驶汽车、视觉三维重建等应用场景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图1 代表性发明专利   图2 代表性科研项目 图3 代表性科研论文 图4 代表性学术专著 3.人才需求       近年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发展。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模块,人工智能的技术价值不断凸显,也带来行业人才的供需增长。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人工智能人才报告》显示,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人才需求指数较去年增长103%。《报告》显示,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的年度人才需求指数翻一番,并于3月、8月出现需求峰值。其中,算法工程师、Java工程师、产品经理为行业招聘需求最大的职位top3。相比于去年,算法工程师由第三位跃升榜首。《报告》提到,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平均薪酬为20000元,相较于2020年增长12.4%。分析统计平台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需求发现,83%的职位要求候选人为硕士以上学历,而35%的职位集中于3至5年工作经历从业者,23%集中于1至3年经历从业者。 图5 人才智能岗位需求 图6 人才智能训练师人才缺口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尤其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对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得人才者得人工智能,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要破解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紧缺难题,"引才、育才、留才"缺一不可,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的壮大,必将为人工智能领域带来新突破。 4.本科支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简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硕士学位人工智能方向的主要本科支撑专业。 4.1 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我院人工智能+大数据"学科特色重点布局,2019年经过教育部审批通过设立的新工科专业。本专业以我院高性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为平台,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立足信息技术,融合数据智能,聚焦知识处理,培养掌握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服务国家,立足海南,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跨界融合创新应用的能力,未来能在制造、管理、教育、金融、医疗、健康、营销、传媒、测绘、遥感、海洋、虚拟现实等领域从事智能数据分析、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人机交互、智能系统集成等应用和开发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图7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4.2师资队伍       近年来,本专业通过“搭平台、聚资源、引人才、育产业、创品牌”的发展之路,“筑巢引凤,筑台引智”,充分利用海南省人才引进政策和我院人才引进支持条件,大幅引进高层次人才。在2019-2021年期间,引进院士2名(陈国良院士与容淳铭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科研团队,并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获海南省科技厅认定的院士工作站,2022年陈国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获得省级优秀院士工作站称号。同时引进包含博导在内的领军人才2名,拔尖人才2名,其他类高层次人才10名。2019年引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张文生研究员及人工智能团队5名。       拥有海南省陈国良院士团队创新中心和容淳铭院士工作站两大省级院士科研平台。陈国良院士主要从事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等研究,是中国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的学科带头人,率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容淳铭是联合国科学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欧洲ICT标准顾问,挪威斯塔万格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国际知名的云计算及区块链专家。同时本实验室还聘请日本工程院院士董勤喜院士为实验室顾问。       4.3 实验与科研平台       我院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仿真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工业制造前沿技术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深度融合,推进了我院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建成全国“工业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完善我院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海南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质量。 以我院工业互联网为产业学院建设为基础,以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国家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为目标,在学校建设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为学校提供日常教学、实训、互动交流的服务。 图8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仿真平台       4.4 科研协同       本专业近三年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目前正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9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等。根据研究成果,申请并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3部,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发表核心学术论文37篇,其中SCI收录10篇。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空天遥感影像、深海探测可视化、南繁育种三维成像、虚拟现实与工业仿真、实景三维建模、虚拟景区漫游、医学影像识别、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提供课题研究支撑与技术支持。本实验室立足于海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已为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三亚市南繁技术研究院、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三亚市住建局、清华大学、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吉利集团、海南广域等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与技术协同,在卫星遥感、南繁种业、深海探测、进出岛物流管控、汽车制造、摄影测量、实景三维建模、金融科技、动漫渲染等产业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2020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我院-三亚清华国际数学论坛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 图9 清华大学-我院国际数学论坛管理中心 图10 海南大数据管理局项目 图11 深海工程探测可视化 图12 城市实景三维管理 图13 汽车设计与防碰撞检测虚拟仿真 图14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海南一号”遥感卫星应用

电子信息专业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

我院读研系列|电子信息专业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简介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2022年《关于下达需要加强建设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进展核查结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相关学位授权点通过核查,成为海南首家、国内少有的民办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中旅游管理、社会工作、电子信息三个专业获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授权点设有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技术四个培养方向。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院的专业硕士点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概述 网络与信息安全硕士点方向主要依托必威和“容淳铭”院士工作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网络空间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区块链工程、隐私计算、密码理论与应用等的研发、测试与实验环境。 图1院士工作站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培养目标 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与区块链、大数据与云计算、隐私计算、车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量子信息等新兴方向紧密关联。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主要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掌握坚实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实践和系统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系统地研究并解决网络与信息安全中的相关问题,具有从事相关方向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图2人才培养目标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人才需求 作为新兴专业,国家在大力支持,在发展迅速的互联网这一块,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毕业生能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运维、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就业方向有政府部分的安全规范和安全管理,包括法律的制定;安全企业的安全产品的研发;一般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安全的协调。在新兴应用中,国内对隐私计算、区块链、车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的高端人才较为紧缺,本方向将针对这些需求进行培养。 图3安全市场规模统计 四、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人员简介 图4容淳铭院士 容淳铭院士工作站 容淳铭院士工作主要有容淳铭院士带领,院士工作团队成员有福州大学的郑相涵教授、北京大学的陈钟教授等人。 容淳铭院士为挪威工程院院士、欧洲ICT标准顾问,挪威斯塔万格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国际知名的云计算及区块链专家,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获得2019年大数据科技传播奖领军人奖。专业领域:主要从事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以及软件定义网络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郑相涵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挪威Agder大学信息通信技术系(ICT),获通信技术硕士学位(2007.06),网络与系统安全博士学位(2011.07);2011年7月起就职于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任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系副主任,福州大学智能制造仿真研究院技术副主任,福州大学UID物联网联合研发中心副主任(2011-2016),兼任IEEE云计算学会(IEEE Cloud Computing Initiative)理事,IEEE区块链(Blockchain)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代表,CCF YOCSEF福州分论坛学术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与安全。 图5杨明教授在做科研报告 杨明:工学博士,教授,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原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信息系统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学术方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区块链、隐私计算和车联网安全。杨明教授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海南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2008年被评为解放军理工大学“优秀教员”,2011年获总参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2020年被认定为海南省拔尖人才。中国密码学会高级会员。 四、本科支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区块链方向) 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区块链方向)是电子信息硕士学位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的主要本科支撑专业。本专业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面向区块链产业对区块链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区块链技术基本理论和区块链项目开发方法,具有区块链系统设计与实现能力、区块链项目管理与实施能力和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认真负责的职业素质;能够在未来成为区块链行业骨干,在区块链项目系统设计开发、区块链项目管理、区块链系统服务等领域发挥创新纽带作用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五、学习科研条件 1.超算中心 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是首个民办高校自筹建设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是我院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产业协同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是我院发展三亚大学、构建学术共同体、打造“5+X”学科发展生态的重要支撑。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已经纳入海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并成为海南省教育与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总共分四期进行,2019年9月超算一期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集群峰值计算能力达300万亿次/秒(双精度浮点),目前正进行超算二期建设。以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为平台,建设了陈国良和容淳铭两个省级院士工作站,获批海南省发改委工程中心一个。与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中科院深海所、遥感所、南繁研究院、吉利集团、崖州湾科技城等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联系,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以及海南省各级科研项目与企业联合攻关项目,成为加快海南省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的孵化器、推进器和发动机。 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智慧城市建设、科学计算和产业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应用主要支持智慧城市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为云服务支撑环境、城市网络安全、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高性能地理技术与城市仿真等提供支持服务。科学计算应用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应用服务平台和生物医药应用服务平台。材料科学应用服务平台主要提供材料科学方向的计算模拟服务。产业创新应用主要致力于推动影视动漫制作、城市三维建模、制造业信息化等,为用户提供完整的高性能集群渲染、工业仿真环境等。平台部署有Ansys等工程计算软件,为复杂系统的高可靠性仿真提供强力保障。 目前,我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已经完成两期建设,这个集群配套有66 片通用双路CPU 计算节点,22 片高主频计算节点,3 台GPU计算节点和 3 台四路 CPU 胖计算节点和280块GPU集群。计算节点间采用 100Gb/s 高速无堵塞 Infiniband 网络互联。超算系统峰值计算能力为 450TFLOPS(双精度浮点),高性能GPU集群峰值计算能力达8120 TFLOPS(单精度浮点),同时对外提供云桌面服务,可以满足三维建模与渲染等高算力需求的高效计算服务。 图6超算中心 2.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研究室 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研究室是由我院杨明教授带领梁志勇老师组建,由福州大学郑湘涵教授协助建设。目前研究室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在研项目4项,还有多项申报项目。研究室有多台搭载第12代酷睿i9-12900KF/RTX3080Ti /DDR5高性能计算机,有良好的区块链研究环境与隐私计算研究环境。在实验室运行后,杨明教授和福州大学郑湘涵教授将携手各相关单位,致力于开展区块链技术、信息安全相关技术和隐私计算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努力推动多方数据融合研究,并进一步推动健全完善数据流通政策监管体系,持续开展隐私计算安全机制的论证与研究,共同开展行业相关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和联盟共建等工作。